如果出现抽血检查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低的情况,通常提示为正常现象。因为嗜酸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而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在血液中占比较大,所以当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时,则可表现为其他种类的白细胞数量减少,如嗜酸性粒细胞等。
1.饮食调理:若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仅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现象,并且没有伴随其他异常情况,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注意清淡饮食即可,可以适当吃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缓解嗜酸性粒细胞低的症状。
2.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部分人群可能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导致嗜酸性粒细胞降低,此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或者更换其他药物治疗。
3.改善居住环境:部分人群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生活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可能导致体内红细胞增多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相对较低,此时建议尽量搬至平原生活,必要时也可遵医嘱吸氧治疗。
4.调整心态:部分焦虑、抑郁的人群也可能会出现此类表现,建议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积极面对生活,有助于缓解嗜酸性粒细胞低的表现。
5.定期复查:对于原发疾病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低,例如系统性血管炎、结核病等,病情控制平稳后,嗜酸性粒细胞会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但若是持续处于较低的状态,也需要定期复诊观察。
此外,还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劳逸结合,同时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若出现发热、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处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急、慢性白血病、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各种贫血和出血性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危重血液病的诊断、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肺癌、胃癌、大肠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睾丸肿瘤等恶性肿瘤的大剂量化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普通化疗、生物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擅长领域: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诊治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热待查、血小板减少性症、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出凝血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