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外周血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并低于正常范围下限时的一种状态。贫血在临床上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可根据病因进行饮食调理,也可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一、饮食调理:
1、缺铁性贫血:日常可多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瘦肉、海带等,还可适量多进食高蛋白类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此外,动物性食物中含有的铁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率较高,如红肉、鸡肝等;
2、巨幼细胞性贫血:多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导致,应及时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可以多吃橘子、香蕉、柚子等新鲜的水果蔬菜;
3、溶血性贫血:常由于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生成速度导致,严重的溶血性贫血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贫血,需遵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以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进行治疗。
二、药物治疗:
1、铁剂:常用于缺铁性贫血,也可用于治疗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富马酸亚铁等;
2、叶酸:适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常遵医嘱口服叶酸片或注射叶酸,也可同时补充维生素B12;
3、其他:如当归、白芍、熟地黄、阿胶、何首乌等中药也具有一定的补血效果,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