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液检查报告中,血小板计数可以达到300-400×10^9/L,而血小板形态表现为小圆球体,大多呈紫色表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指无明确原因的血小板增多,主要表现为脾脏明显增大,通常伴有脾功能亢进,可伴有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目的是控制血小板计数,预防血栓和栓塞,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可遵医嘱选择皮下注射或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羟基脲、干扰素等药物,以抑制巨核细胞增殖,降低血小板计数,也可以选择羟基脲降低血小板计数。此外,还可以选择放射治疗,通过射线灭杀肿瘤细胞。如果以上治疗均无效,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脾切除或脾栓塞术,以缓解脾功能亢进,加重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如果没有高危出血风险,血小板计数>600×10^9/L,且没有溶血性贫血的情况,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羟基脲、干扰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血小板计数<600×10^9/L,伴有出血风险,或者存在溶血性贫血,建议选择羟基脲、干扰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外伤,以免导致出血,并且注意定期复查血常规,防止血小板过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诊断、治疗各类血液病及风湿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及各类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
擅长领域:急、慢性白血病、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各种贫血和出血性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危重血液病的诊断、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在治疗各类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各类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