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指反复发生于手臂和腿部的皮肤和黏膜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反复出血以及血栓形成,常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多与遗传、感染、药物、肿瘤等因素有关,治疗时需去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1、遗传:若家族中有聚集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其子女患有肢端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概率也比较大,属于一种遗传性缺陷疾病。治疗上通常需要采用静脉放血治疗,及时控制出血症状;
2、感染:比如感染幽门螺杆菌,会使体内粒细胞大量破坏,导致血小板增多,常伴有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治疗上先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四联疗法,如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等药物;
3、药物:若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导致体内血小板增多。根据医生指导,可以减少药量或者停止此类药物服用,通常停药后血小板计数会恢复正常;
4、肿瘤:如肺癌、消化癌等患者长期应用干扰素等刺激性药物,也可导致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治疗上应及时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可遵医嘱进行放化疗或手术治疗。
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有关。肢端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可自行滥用药物。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诱发出血,适当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血、猪肝等,以帮助补充造血原料,缓解出血症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