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小于1.0×10^9/L时,无法确定是否为白血病,因为机体存在感染或者其他应激状态时,白细胞会升高,但并不能以此确诊为白血病。通常还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白细胞小于1.0×10^9/L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纤维化晚期、淋巴瘤等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导致造血干细胞发生损伤,从而导致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会出现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小于1.0×10^9/L的情况;
2、病毒性肝炎:通常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从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出现小于1.0×10^9/L的情况;
3、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遗传、感染、雌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从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小于1.0×10^9/L;
4、骨髓纤维化晚期:由于骨髓造血组织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取代,导致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会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小于0.5×10^9/L的情况;
5、淋巴瘤:由于肿瘤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导致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会出现小于1.0×10^9/L的情况。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有其他方面的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也会出现小于1.0×10^9/L的情况。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近年来,白血病患者苦寻合适的骨髓捐献志愿者,或因高额的移植费用而无法手术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于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紧密联系起来,认为若没有合适的骨髓移植患者就只能等死,甚至有的家属在病人确诊白血病后,对医生所要求的马上进行化疗的做法并不认同,并且会质疑为什么不做骨髓移植?